C7娱乐-格拉齐亚尼皮奥与图拉姆劳塔罗差距悬殊 国米应考虑外租新星
4
2025 / 08 / 16
随着新赛季CBA联赛的临近,联盟近日公布了最新版的球员合同管理规定,其中一条关于“合同到期球员保护机制”的条款再度引发轩然大波,根据规定,各俱乐部在新赛季仍将保留两次“顶薪锁人”权利,即球队可以对合同到期的核心球员强行匹配顶薪合同,阻止其自由转会,这一被球迷和媒体称为“霸王条款”的规则,自推出以来便争议不断,而此次延续执行,无疑将再度加剧俱乐部与球员之间的权力失衡。
所谓“顶薪锁人”,是C7娱乐指当一名球员的合同到期后,原俱乐部有权以顶薪合同(即联盟规定的该球员薪资上限)强行匹配其他球队的报价,若球员拒绝签约,则必须接受停赛一年的惩罚,每支球队在每个赛季拥有两次“顶薪锁人”的使用权,这意味着俱乐部可以借此手段锁定两名核心球员的自由流动。
这一规则的初衷是帮助中小俱乐部保留核心球员,避免豪门球队通过高薪挖角导致联赛竞争失衡,实际操作中,该条款却成为俱乐部压制球员议价权的工具,许多球员即便希望转会或寻求更高薪资,也因“顶薪锁人”被迫留队,甚至不得不接受低于市场价值的合同。
“顶薪锁人”条款最受诟病的一点,是它实质上剥夺了球员的自由选择权,在成熟的职业体育联盟中,合同到期球员通常可以自由选择下家,而俱乐部之间的竞争也会推动球员薪资的市场化,CBA的“顶薪锁人”规则使得球员即便合同到期,仍无法真正掌握自己的职业生涯走向。
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球员经纪人表示:“很多球员在合同到期后,明明有其他球队愿意提供更好的待遇或更适合的发展平台,但原俱乐部只需动用‘顶薪锁人’就能强行留人,球员要么接受,要么面临无球可打的局面,这根本不是公平的市场行为。”
更令人担忧的是,该条款可能导致球员薪资被压低,由于俱乐部知道球员无法自由流动,因此在谈判合同时往往缺乏提高薪资的动力,尤其对于非顶级球星的中生代球员来说,他们的议价空间被进一步压缩。
支持“顶薪锁人”的一方认为,这一规则有助于保护中小俱乐部的利益,在CBA现有的薪资体系下,财力较弱的球队难以与豪门竞争,若核心球员频繁被挖角,联赛的竞争格局将更加两极分化,新疆、吉林等球队曾多次利用该条款留住本土球星,避免阵容崩盘。
反对者指出,过度依赖“顶薪锁人”反而会让俱乐部忽视自身青训和运营能力的提升,某位资深篮球评论员直言:“如果一家俱乐部常年靠强制留人来维持竞争力,而不是通过改善管理、培养新人或提升战绩来吸引球员,那这种模式本身就是不可持续的。”
该规则也可能导致球员与俱乐部关系恶化,近年来,已有多起球员因“顶薪锁人”与老东家对簿公堂的案例,甚至有人不惜以罢训、罢赛等方式抗议,这种对立情绪显然不利于联赛的长期健康发展。
与CBA的“顶薪锁人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NBA的“受限自由球员”规则,在NBA,合同到期的首轮新秀会成为受限自由球员,原球队可以匹配任何报价,但这一权利仅限一次,且不适用于所有球员,而欧洲篮球联赛则更强调球员的自由流动,合同到期后球员可完全自主选择下家。
CBA的“顶薪锁人”不仅在次数上更为严苛(每队两次),而且适用范围更广,几乎覆盖所有合同到期球员,这种差异使得CBA球员的市场价值难以真正体现,也阻碍了联赛的职业化进程。
随着CBA商业价值的提升和球员权益意识的觉醒,要求修改“顶薪锁人”条款的声音日益强烈,不少业内人士建议,联盟应逐步放宽限制,例如将“两次顶薪锁人”缩减为一次,或设定球员年龄、效力年限等条件限制。
中国篮协此前曾表示,将在未来几年逐步推动合同规则的优化,但具体时间表尚未明确,此次新赛季继续执行原有条款,或许意味着改革仍需时日。
对于球员而言,如何在现有规则下争取自身利益成为新课题,部分球星开始聘请专业团队协助合同谈判,甚至通过社交媒体发声施压,而年轻球员则更倾向于在签约时加入“非顶薪锁人”的特殊条款,以规避风险。
“顶薪锁人”条款的存废之争,本质上是CBA职业化进程中权力分配的博弈,如何在保护俱乐部利益与尊重球员权益之间找到平衡点,将是联盟未来必须面对的难题,新赛季即将开打,这一争议条款的后续影响值得持续关注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